文∣《親子天下總編輯》陳雅慧
在2014年,《親子天下》曾報導,程式設計在美國紐約是正夯的小學生才藝課。那時,我們還沒有注意到,學寫程式已經是各國設計課程綱要時,要納入的新焦點。
學寫程式,背後的教育思考,影響如此全面。這個嶄新的科技領域,讓《親子天下》編輯部以文組女性為主的工作團隊,一開始十分擔心。
去年底,所有參與這個專案的記者、美編、研究員和編輯都加入了一個「邁向未來」的討論群組。海量的相關資訊、豐富的自學網路資源不斷丟進來群組。但是大家都還在觀望:「我怎麼可能會?」直到美編首先發難,「過兩關了!」「真的嗎?」其他人終於鼓起勇氣,探索這個前半輩子從沒想過自己會做的事情──「學寫程式」。
這幾個月下來,大家都參與了自己有興趣的線上課程,我自己也上完25小時的基礎課程。雖然我和同事們還是不會寫程式。但是改變真的發生,我們發現了一個新世界,對這個新世界將怎麼改變孩子的未來充滿好奇。「新經濟時代,電腦科學不再是選修科目,而是基礎能力,像讀寫算一樣重要,」美國總統歐巴馬今年一月向國會提出40億美元的預算,投資資訊教育,要確保每一個孩子站在同樣的學習起跑點。
英國要求學童的新「雙語」力,是學會程式語言。歐盟科技教育網頁大大的橫幅開門迎接網友,提問:「你會說程式語言嗎?」(Do you speak code?)
學寫程式的這個浪潮,將可能帶來3個值得注意的學習典範轉移:
一、「改變」取代穩定公平。
科技領域的改變一日千里,今天在學校學會的技術,畢業時恐怕已過時。和電腦溝通的程式語言和路徑,沒有標準答案,有上百條路可以通往解答。若學校裡的學習仍舊最擔心公平和考試範圍是否明確,不可能掌握這樣的精神,帶領學生探索不同的世界。
二、淘汰「你教我聽」的學習。
目前網路上的程式設計免費學習平台,精采、易上手程度超乎想像。入門課程1小時,可體驗最新動畫元素;速成課程25小時,可認識程式設計基本概念。還有特別設計給女生的課程,給各種年齡段的體驗學習。
線上課程設計精緻,每一個觀念,精準的用1到3分鐘講述,講述者有知名的科技創業者、NBA明星球員、超模、小孩。講述完就搭配遊戲練習,自己用程式設計出來的電子卡片或歌曲,可以在社群網站和朋友分享。
新世代程式設計的學習,淘汰了傳統的「你教我聽」,有沒有自學能力是關鍵。
三、孩子帶路,大人支持。
孩子屬於數位原住民,比起大人,他們沒有害怕,沒有「學程式好難」的刻板印象。他們很習慣從犯錯中學習,覺得邊摸索邊前進是常態。陪著孩子一起學寫程式,讓他們帶領父母學習,是一場完全不同的學習經驗。這一期封面故事的企劃和執行過程,對於每一位參與的同事都是一場冒險。其實,我們最想告訴大家的是:「沒有那麼難,真的很好玩!每一個人都能寫程式。」